大多数人在看到“巨婴”一词的时候,内心都有种莫名的可怜和同情。
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,细说成为巨婴的背后,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父母的教育,用中国的老话来形容,即“
子不教父之过
”,当然这里的“父”只是个代词。
何为巨婴?字面意思理解巨大的婴儿。
这群人的生理年龄看似正常,心理年龄却并不相符,
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只能顺他而为
,根本听不得事情真相,即便自己错到荒谬和离谱。
巨婴如何形成?有人说缺爱,稍微一得到点好处就会欢喜至极,可某些事情不会完全如愿,随之而来的就是残酷的现实,他们内心是脆弱的;
展开剩余88%有人说溺爱,父母给予的爱过多,导致他们完全失去独立能力
。
面对心愿之事,他们想尽办法去争夺;面对困难挫折,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父母,什么事情都有人替自己承担,直到只能被迫接受现实的时候,一切都为时已晚。
生活中这些巨婴们不在少数,湖南女孩熊丽正是其中一者。
现年
五十五岁的她三婚三离
,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啃老,就连90多岁的母亲都还在照顾她的生活起居,包括洗衣做饭。
三婚三离
熊丽1967年出生在湖南长沙,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,她是全家第六个女儿。
家长们习惯性地偏向年幼者,这是本性使然,诸位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或亲历,熊丽恰恰在这个过程中迷失。
孩子们本身并不知情,
只不过外貌的出众,让全家人对她都开始偏爱
。
到了上学的年纪,熊丽被送到了学校,老师让做什么事情从来不听,永远都拿自己的父母作为挡箭牌。
作为老师要尽到责任,曾无数次与她的父母沟通,得到的答案皆是“年龄尚小不懂事”。
很多人会问,难道父母对他就没有要求吗?
上学阶段连成绩都不会要求,你还指望做其他事情
?
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,仍然毫无保留地付出。
因为家庭条件的贫困,在当时那个年代,想要6个孩子都完成学业几乎是不可能,二者商议后决定让其他孩子都辍学务工,供熊丽一个人读书。
对于熊丽而言,她没有任何觉悟,既然父母如此爱自己,那就尽情地享乐
。
生活上学习上,熊丽根本不听管教,稍微不开心还要顶嘴大骂。
此时熊丽已经成年,在家里是有长辈们庇佑,说不定结了婚成了家就好了。
梦想很美好,奈何现实那般残酷,熊丽在结了婚之后,
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
“
做好阔太太
”。
即便如此丈夫也没有嫌弃,可二者只要吵架,熊丽就开始各种撒泼,根本不讲任何道理,双方的婚姻没过多久便走向尽头。
两个人彼此都在进行抱怨,
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,外界根本说不清楚
。
事情虽然至此,生活还要继续,熊丽的第二任丈夫做着小本生意。
满以为她会做好“家中后勤”,谁曾想每天除了花钱还是花钱,
对方原本衣食无忧的生活被她搅得负债累累
,这段婚姻在第二年就画上了句号。
有再一再二,咱没有再三再四,熊丽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,所有事情都是别人造成的。
第三任丈夫经他人介绍,人品和家风都没有任何问题,只不过工资有点微薄。
习惯了享乐生活的她,
这点钱根本不够自己花,每天除了谩骂就是嘲讽
,哪个男人能忍受得了这般羞辱?最终的结局不出所料——离婚。
在家啃老
别人都充满了缺陷,只有自己完好无损,她回到家中向母亲抱怨。
这是自家的女儿,母亲又岂能偏向别人说话?
熊丽以自我为中心的嚣张气焰再次被燃烧
。
每天吃饭、睡觉和享乐,没有半点责任感,年已七旬的母亲每天照顾着她的生活。
弯着腰做饭,弯着腰洗衣服,我实在无法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
。
一天两天,一个月两个月,短时间内还好,谁没想到这一照顾就是24年,直到94岁的母亲摔了一跤骨折,没有办法再照顾她的生活。
在送到医院后,因为没有医药费只得停止医治。
熊丽有些担心,如果母亲走不动谁来照顾自己的生活?
她拨通了兄弟姐妹的电话,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支付
。
这并非不心疼自己的母亲,只是自己气不过。
母亲每个月一千多的养老金和退休金,全部被她用来啃老,如今母亲生病住院,她却分文不拿
,有这样做女儿的吗?
后来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协调下,其他子女平分了该付的医药费,后续的养老金用于个人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的购买。
至于熊丽,她保证自己会努力找工作,在改变个人生活习惯的同时,努力让母亲安享晚年。
笑侃人世间
归根结底,只是溺爱惹的祸。
看到最后的结果,笔者还是有些不相信,“巨婴”了大半辈子的她,连最起码的洗衣做饭都不会,怎么可能独立自主或照顾好母亲的生活?时间不会重来,不知母亲是否会感到后悔……
文章结尾之时,送给诸位一句话:
懂得珍惜才配拥有,只有在乎才能永久
。
亲情也好感情也罢,习惯了索取就忘了珍惜,这是人之常情。如果熊丽能够在最初就意识到这一点,以已拥有的生活为乐,握稳手上“幸福”的标签,又怎么会有后来的结局?
感谢您的阅读,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。
发布于:天津市